具有水墨韵味的《江南水乡》玉牌、造型别致精美《应龙杯》、奢华大气的《双龙八宝盒》……近日, 在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选活动上,我市有39件作品(其中玉雕37件)获奖,夺得13个金奖、18个银奖、8个铜奖,一展揭阳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引人注目的是:这些设计新颖、做工精湛的获奖作品有9成以上出自我市青年玉雕艺人之手,他们大多是首次参加“百花奖”评选活动。而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也因为在发挥沟通桥梁作用,创设艺术交流、技艺创新平台,为工艺美术行业出精品出人才方面作出积极努力而被组委会授予“组织奖”。
竞 技
青年玉雕技艺人才满载而归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级别的大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是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联合举办的全国性评选活动,内容涵盖了木雕、石雕、玉雕、陶瓷和综合工艺等五类。此次,我市共组织了工艺美术大师、技艺人员53人,作品85件参加展览评奖,其中,青年工艺美术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玉雕技艺人员占比达到了9成,玉雕作品也达到81件。在与来自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18个省市的6800多件作品的同台竞技中,我市的青年玉雕技艺人才大放光彩,进一步提升了揭阳玉器产业的影响力。在展览上,不少人对于揭阳玉雕的工艺水平啧啧称赞。
青年玉雕艺人林伟森此次有1件作品获金奖,2件作品获银奖,对于首次参加大型赛事就满载而归,这个年仅35岁的年轻人还来不及兴奋,各种合作机会、购买咨询就接踵而至。林伟森告诉记者,以前,他对参评参赛不重视,但是自己的作品卖出去后,被贴上了别人的名字后屡屡在大赛中获奖,之后作品身价翻倍增长。但自己已沾不上边,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市工艺美术协会精心搭建的平台,对我们年轻一辈玉雕技艺人员帮助很大。我们得以走出去和各路高手交流、切磋,取长补短,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技艺水平。”林伟森认为,通过这个平台,引导广大玉雕从业者有效对接市场,逐渐提升自己的品牌。同时,也进一步将揭阳的工艺推广出去。
组 织
创设平台激励出精品出人才
此次参展,记者也注意到: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组织参加评选活动明显向年轻艺人,向玉雕行业倾斜。“我们的用意在于,通过搭建平台,为青年技艺人员提供创作展示、交流学习的机会,进一步弘扬传统工艺美术文化,激励企业、工艺美术大师及技艺人员传承和创新,创作出更多精品佳作,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优秀人才。”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的玉雕从业人员在整个工艺美术行业中占比超过9成,人数超过15万,而专门从事雕刻设计的人员也达到了近10万人。但令人尴尬的是,我市现有的玉雕类省级工艺大师仅有3人,市级工艺大师也仅有18人,严重地制约着玉器产业的繁荣和发展。“行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围绕贯彻落实市政府 ‘十百千’玉雕工艺人才培养计划,协会着力于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荣誉称号评审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工作。”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近年来,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围绕工艺美术人才培养问题积极搭建平台、创设载体,多次举办工艺精品(玉雕)展览及评选活动和“揭阳市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会”(巡展),参展参评人数780人次,作品近5000件,获奖作品510件;组织工艺美术精品参加国际、国家和省级的各类展览评选活动,宣传、推介揭阳,累计参加次数15次,作者(单位)307人次,作品1991件(组),获得特别金奖2件,金奖124件,银奖119件,铜奖73件,还有一大批优秀奖、最佳工艺奖、最佳创意奖等。为广大工艺美术人员特别是青年玉雕技艺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和荣誉称号评审创造必要的条件。此外,协会还负责第四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认定初审、揭阳市工艺美术大师认定初审;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市、区优秀专家拔尖人才,省、市、区大师工作室的资料整理和推荐工作。
(编辑:林丽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