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宫。
宋皇古寺,邑人称“太子宫”,位于惠来县溪西镇溪一村辖地的百尉山,隆甲公路西侧,是惠来县一处有着传奇色彩的历史古迹。
据《惠来县地名志》记载“太子宫,南宋末年太子被元兵追捕,南逃至移住山上,卫士只存百余人曾同住此山,后人建庙祀之,故名。大革命时期,赤卫队带领队员经常在太子山进行革命活动。1949后平整土地时拆除。1974年群众自发组织,重建太子宫庙遗址”。
宋皇古寺建筑为平房式土、石、木结构,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寺前有宽敞的大埕,周围树木茂密,杂草丛生,更显古寺的岁月沧桑。门额有“宋皇古寺”楷书大字,两侧立有大圆石鼓,贝灰壁筑有圆形雕花,原有古装戏剧内容,丰富多彩,随着时代的推移显得有些残破。门肚有戏剧内容和吉祥图案等石雕。殿前的拜亭上方雕梁画栋,有花卉、虫鸟、瑞兽、戏剧人物等石刻、木雕珍贵装饰构件,图案清晰可见,惟妙惟肖,造型逼真,形象生动。
古寺大殿悬挂着“宋皇太子”横额,两侧立着2支红色盘龙金漆木柱,中间供奉着杨太后淑妃、南宋丞相陆秀夫、文天祥三尊塑像,凛然正气,令人肃然。
宋皇古寺香火不断,是一座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庙宇。相传,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元朝之后,大规模向南方进军。南宋朝廷由浙江、福建沿海败退。宋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十五日,右丞相文天祥退出潮阳海门外的莲花峰,急转移赴海丰五坡岭。宋帝赵昺驻扎海丰县龙溪都千秋镇(今惠来县葵潭镇千秋镇村)屯兵。当时,在元朝大兵压境下,土城也无法阻挡难于设防。宋帝在心惊意乱中,决定离开千秋镇。邹沨愿意为国出力,留守千秋镇担任前锋驱敌,令唐瑶甫奉命统帅率领军队,沿着河谷东进至龙江市埠溪西寨(今惠来县溪西镇)大沙园处。队伍到了大沙园山头,时已是群鸟投林,红日衔山的傍晚,杨太后淑妃率百余尉士便在此处安营扎寨。后来,此山被称为“百尉山”,乡民在此建“太子宫”以垂纪念,让民族正气永驻于潮汕大地。
(编辑:林丽静)
|